近两个月来,传统眼镜行业动作频频。8月29日,A股眼镜零售上市公司博士眼镜宣布与AR公司雷鸟创新成立合资公司;9月17日,意大利眼镜巨头集团Essilorluxottica宣布扩大与Meta的合作关系,双方将在未来十年内合作开发多代智能眼镜产品。
眼镜行业暗流涌动,显露出一种危机感:AI+眼镜可能将颠覆传统眼镜行业。
2023年9月,Ray-Ban Meta发布,到今年5月快速实现百万台销量,让轻量级AI眼镜突然跃入眼前。这种配备更少功能的产品,吸引了大量传统眼镜厂商的目光,积极寻求转型。
科技大厂中不止Meta,苹果此前推出的Vision Pro虽然为XR方案,但专利信息显示,苹果也在探索轻量级眼镜的产品研发,似乎也直指AI眼镜。
IDC中国分析师叶青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AI眼镜的火热一方面印证了可穿戴设备是受到用户广泛青睐的AI落地形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便携性和佩戴舒适度的重要性。
“AI眼镜更像是介于传统眼镜和AR眼镜之间的产品,它放弃了光学显示模组带来的视觉效果而选择了轻便和轻功能,对于大众来说多了些‘尝鲜’的意味。AI眼镜的推出和成功意味着AI大模型集成技术已经相对走向成熟,也意味着功能性时尚单品的市场需求体量庞大。”她续称。
业界普遍把AR眼镜当作未来方向,但在眼下,新形态AI眼镜的出现,不失为一种驱动产业加速演进的新路径。这种演变将会如何推进?
传统眼镜将逐渐被淘汰?
前述快速突破百万台销量的Ray-Ban Meta,从名字就可见是雷朋与Meta合作的产物,两家公司在AI眼镜方面已有多款合作产品。这才有了后续雷朋母公司Essilorluxottica与Meta扩大合作的决定。
不同于市面上已经推出的多种AR眼镜,Meta推出的这款爆品并不具备内容显示功能,只是集成了音频功能,可以通过语音交互调用AI大模型能力,还可以拍照和录制1080P规格的视频。
Ray-Ban Meta发布时的起售价为299美元,似乎有一定价格门槛,但相比之下,雷朋推出的传统眼镜也在上千元人民币价位,看起来前者就并不显得价格高昂。
谷东科技创始人崔海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与眼镜行业从业者交流后,我们一致认为,近期火热的Ray-Ban Meta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预计在未来2~3年后,更多近视人群会愿意佩戴有更多功能的眼镜,例如可以导航提示、炒菜提醒等。这瞄准的是全国每年16.4亿元的眼镜市场,将逐渐配备智能显示、大模型等功能。”
这种趋势已经在加速。他续称,“我们与业内交流发现,目前国内的传统眼镜厂商都在积极寻求配备更多功能,否则就意味着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因此我们预计,未来所有普通的无功能眼镜会迅速升级进化成AI眼镜,这其中会有一定渗透率转化成AR眼镜,这个渗透率会从10%~20%逐步往上抬升。”崔海涛指出,但目前来看,没有配备显示功能的AI眼镜功能相对单薄,交互效率偏低,还有进一步提升能力的空间。
3D视觉公司光鉴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吕方璐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AI眼镜的出现有些让人出乎意料,但也解决了一些用户痛点,通过语音、耳机等功能实现交互,能实现视频拍摄和录制,是受新潮年轻人认可的功能。”
“在XR领域,我们主要与终端厂商沟通合作推出产品。个人认为,在VR领域,无论OST(光学透视)还是VST(视频透视)方案,在沉浸式表现方面已经有较好的效果,但在重量和佩戴体验方面还有待提高,这意味着到成为大众消费产品还有一定距离。”他续称,AR是相对轻便的技术路线,将来可以取代眼镜使用,Ray-Ban Meta就是一种例证——其形态可以被大众所接受,但挑战是优化精度、重量与供电等体验的平衡。
这也是AI大模型驱动硬件形态和商业模式变化的一个缩影。只是AI眼镜的生命周期将有多长?
叶青清对记者分析,“我认为AI眼镜本身会是一种长期性产品,但是增长性会由于功能和传统眼镜厂商的投入倾向所限,天花板不会太高。未来随着AR产品技术越来越成熟以及手机厂商开始布局,其成本、重量等问题都会有更优的解决方案,市场最终仍然会导向配备光学屏幕和SLAM技术的AR产品。”
她续称,AI眼镜与AR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偏向过渡升级,如同穿戴设备中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市场稳定后两者并立、有各自的受众群体,其中部分消费者可以通过轻功能产品入门后再升级到“完成体”产品。
从AI眼镜向AR
新形态的AI眼镜如火如荼,但业界普遍认为,AR眼镜依然是未来趋势,积极构建围绕AR眼镜的软硬件生态是目前不变的议题。
“我们还是坚定走AR眼镜路线。目前市面上部分售价较高的眼镜已经逐渐可以配备AI大模型功能,且一定程度上取代TWS耳机、iPod、相机功能,相信很多人还是愿意在‘加量不加价’的前提下,选择功能更丰富的眼镜。”崔海涛对记者分析,随着功能更加丰富、体验更加完善,甚至非近视人群也会逐渐愿意买一副尝鲜。
据介绍,谷东科技从光致聚合物(光刻胶)材料着手,目前可以对自有品牌AR眼镜供货,也对外供货海内外光学显示厂商用于车载AR HUD。
在公司发展早期也曾尝试采购国外厂商提供的光刻胶材料,但价格高昂,且通常订货周期在6~8个月,较长的时间周期显然不利于产业化发展,于是决定自研。目前谷东科技业务已经涵盖光刻胶材料、阵列和体全息光波导模组、AR眼镜整机和软件算法等业务,光波导镜片成本可降至数元。
“AR眼镜对集成度的要求甚至高于手机。”吕方璐则对记者分析,行业间对Ray-Ban Meta拆解后发现,如摄像头、核心芯片等都采用了目前较为极致的方案,尺寸小、成像度高,这对摄像头方案厂商就提出更多要求,把体积和重量做到更为极致,这是目前产业链面临的更大挑战。
他告诉记者,光鉴科技在这方面已有经验,“此前我们曾为XR公司定制轻型化、小型化的3D相机方案,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做到极致轻薄。我们主要通过综合硬件方案设计,实现小重量、小体积,结合算法创新来适应AR眼镜的需求。”
比如在AR眼镜中,3D相机是由激光、摄像头模组等多个部件组成,在部件运行过程中,彼此之间会存在一定结构偏离,这就要对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等方面进行校正。光鉴也在与下游厂商共同突破一些难点。
整体来看,崔海涛认为,目前阶段虽然还做不到全天候使用AR眼镜,也说不上实现完美的体验,但已经到了可商用的节点。在如旅游、会议、翻译等场景,已经有较好的使用体验。眼镜不同于手机,某种程度也被视为穿搭的一部分,因此存在一人配多副眼镜的可能,这意味着C端市场未来想象空间值得期待。尤其在Ray-Ban Meta的带动下,预计类似形态的AI眼镜销量很快可以过千万台量级。
当然AR眼镜行业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难题,包括电池技术、光学技术、低功耗芯片技术等。“虽然目前在发展XR技术过程中多有探索和波折,但包括谷歌、苹果、Meta在内的国际大厂都在该领域扎根探索,意味着这条路线没有错误。”崔海涛对记者分析,要支撑AR眼镜爆发,首要是依托AI大模型能力推出更丰富的应用,让消费者离不开这类产品;其次是积极推进包括内容、系统、硬件、电池等软硬件生态融合。其中核心还是探索匹配的应用落地。
叶青清也对记者指出,推动从AI眼镜向AR眼镜的产品形态升级,还需要从三方面共同着手:硬件技术方面,核心是芯片和光学技术等,产品必须达到独立工作、低能耗、低延迟、高清晰、够轻薄的效果才有可能成为推动市场的消费级产品;生产成本方面,当前供应链不够成熟,生产成本高、量产困难,高定价无法吸引消费者;生态应用方面,相比主打AI功能的AI眼镜,AR眼镜需要足够丰富的内容生态应用和更完善的人机交互性能。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AI眼镜火热过渡性产物如何承接AR眼镜的未来?
近两个月来,传统眼镜行业动作频频。8月29日,A股眼镜零售上市公司博士眼镜宣布与AR公司雷鸟创新成立合资公司;9月17日,意大利眼镜巨头集团Essilorluxottica宣布扩大与Meta的合作关系,双方将在未来十年内合作开
2025-02-19 10:37:05
临淄:机器人+AI智能产业跑起来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临淄区坚持把新兴产业作为动能转换的“加速器”,健全完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体系,以产业链聚合项目,以项目壮大集群,同时充分利用
2025-02-19 10:16:55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国产AI芯片路在何方
导读:2024 年 9 月,国内 AI 芯片巨震。先是国产 AI 芯片独角兽象帝先宣布调整业务结构,解雇部分员工。其后,国产 AI 芯片初创企业壁仞科技宣布启动上市流程,加上此前宣布启动上市流程的燧原科技,这已经是最
2025-02-19 09:56:51
季为民:创建AI赋能的“陪伴式互联网”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
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年,也是党中央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目标10周年。作为我国第一部关注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发展的《蓝皮书》也迎来第十部的正式出版。9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
2025-02-19 09:36:49
2024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举行
9月22日,2024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何友、樊邦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崔曙光,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启尧、副市长李大民出席开幕式,国内人工智能及水下机器
2025-02-18 17:54:28
力度前所未有!阿里云宣布全力投入AI大基建
“过去22个月,AI发展速度超过任何历史时期。”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在2024云栖大会上表示,阿里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投入AI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
2025-02-18 17:34:23
今日热榜
我国科学家提出人工智能推动葡萄育种新方法
2025-01-24 10:12:03中美AI竞赛开启:既决高下,也决生死
2024-12-31 12:33:04通用人工智能,是个啥智能?
2025-01-06 17:44:07鸟儿报到,AI知晓
2025-01-13 14:42:17云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科技作品”专项竞赛暨第四届中国移动“梧桐杯”大数据创新大赛云南赛区决赛顺利落幕
2025-01-16 14:25:24首届中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开幕
2025-01-16 15:45:46研发周期缩短80%,AI大模型正在改变服装行业
2025-02-02 20:44:41谷歌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2024-12-19 16:43:53马来西亚设立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
2024-12-19 16:44:28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等9大前沿领域,2024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颁奖大会在静安举行
2024-12-19 17:08:14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