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的配套活动,技术赋能内容主题研讨活动在京举行。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以”艺技双驱 焕新视界:AIGC赋能下的视听创作新生态”为主题,聚焦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赋能下的视听创作新生态,邀请多位嘉宾分享前沿案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深度应用与未来趋势。
“技术革新不仅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引领着思维模式的创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赵国梁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再一次带来了内容创作生态的变革,不仅在算法处理、内容推荐等领域广泛应用,还在视觉艺术创作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丰富了内容的表现形式,提升了传播效率和互动效果,涌现出了一大批火爆出圈的视听作品。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版权挑战,如何防范侵权风险亟待解决。
应用领域广泛
人工智能推动着科技变革和产业创新。去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门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
今年4月,全国首场 AI作曲音乐会《零·壹丨中国色》国乐与 AI音乐会首演亮相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此次音乐会的参演曲目均由腾讯音乐和腾讯 AI Lab联合研发的人工智能音乐大模型“琴乐大模型“创作,并经过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家们二度创作最终打磨成曲,收获众多年轻人的喜爱。
除了音乐,人工智能在微短剧、动漫等领域也大展身手。以微短剧为例,今年7月初,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博纳影业出品制作的AIGC生成连续性叙事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在抖音上线,并同步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的”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引发广泛关注。截至目前,该剧传播总量超过1.4亿,其中抖音总播放量达1.35亿。
对于人工智能的拓展应用,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表示,人工智能打开了我们的想象力,期待未来可以用大模型提高创作优秀作品的概率,通过1%的创意再加上99%的人工智能劳动力,推出更具创新力的优秀作品。
创作精品内容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创作更加优质的内容,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9月9日,快手宣布正式启动”可灵 AI”导演共创计划。根据该计划,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薛晓路、俞白眉、董润年、张吃鱼、王子川、王卯卯等9位导演,将依托”可灵 AI”,制作出品9部 AIGC电影短片。据悉,9部短片将全部由”可灵 AI”进行视频生成,电影导演完全依托视频生成大模型,群体深度参与电影级内容创作。
“‘可灵 AI’拥有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视频延长以及可控的视频编辑能力。”快手大模型产运负责人李杨在活动中表示,根据用户的创意文本,平台可以快速生成一张图片,也可以一键生成视频,帮助用户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目前,”可灵 AI”已累计服务了超过160万用户,生成2500万张图片、1600万个视频。
同样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首部 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其图片、视频、音乐和配音全部由 AI生成。《中国神话》制作人杨娜在活动中举例介绍,直接输入”请输出女娲补天的故事”等关键词,AI就会给出一个简短的故事大纲,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让 AI给出分镜脚本。通过文生文的方式,可以节省剧本创作和做分镜脚本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扶持创作,活动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网络微短剧、微电影大赛正式启动。大赛以”微光映万象,数智启未来”为主题,在今年9月3日至11月3日期间,向专业视频制作团队、创作达人、高校教师及学生、数字媒体艺术从业者等,通过公开征集、定向邀约等方式征集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创作的微短剧、微电影作品。
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全心表示,大赛将在微短剧、微电影两个类别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将为获奖作品提供现金奖励,并推荐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参与推优评奖活动。此外,协会还将为大赛提供”大师讲堂”等专业化指导与支撑等配套服务,助力创作者走上发展”快车道”,通过”高质量激发好流量、夯实好内容”引领创作的格局。
防范侵权风险
人工智能与音乐、微短剧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也带来了一些版权问题。如去年火爆出圈的”AI孙燕姿”就曾引发版权争议。
对此,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朱严政对本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开发公司、开发平台利用他人版权作品进行训练,需要充分尊重权利人特别是创作者的权益,避免出现版权问题。作为平台方,腾讯音乐集团版权法务总监黄洁表示,该集团充分尊重权利人,在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阶段付费采购数据,同时运用技术手段监测侵权内容,希望能够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拥抱人工智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也能够给版权方带来更多的音乐分享平台。
目前,主管部门已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了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提出,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尊重知识产权;同时要求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涉及知识产权的,不得侵犯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
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版权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进一步完善。相信未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助力视听作品创作–高质量带来好流量
近日,作为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的配套活动,技术赋能内容主题研讨活动在京举行。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以& 8221;艺技双驱 焕新视界:AIGC赋能下的视听创作新生态& 8221;为主题,聚焦 AIGC(人
2025-02-20 09:27:44
AI驱动集成电路行业持续向好
经历前两年周期性下滑后,全球半导体产业2024年逐步迎来复苏。今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表现突出,芯片制造、芯片设计企业营收普遍好转;AI成为驱动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GPU芯片和高带宽内存(HBM)芯片等需
2025-02-20 09:07:35
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在科研活动中规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诚信提醒》
日前,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公开发布《关于在科研活动中规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诚信提醒》(以下简称《诚信提醒》),对中国科学院科技人员和学生进行提醒。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给科
2025-02-19 17:58:49
防堵AI深伪诈骗!谷歌搜索结果将标注由AI生成的图像
谷歌周二表示,计划对谷歌搜索进行调整,使用户更清楚地知道搜索结果中,哪些图像是由AI生成或由AI工具编辑的。该公司表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谷歌将在搜索、Google Lens和Android上的Circle to Search功能的“
2025-02-19 17:38:45
OpenAI首款“推理”模型o1:人工智能的下一场豪赌?
OpenAI 刚刚发布了其全新人工智能模型——o1。虽然名称听起来像是随便起的,但o1承载着OpenAI对未来AI发展的雄心壮志。简而言之,o1是一款先进的“推理”模型,具备处理更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且运算速度超过人类。然而
2025-02-19 17:18:43
苏州:2027年“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
经观汽车9月15日,苏州市发布《苏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和《苏州市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全面启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
2025-02-19 16:58:41
今日热榜
我国科学家提出人工智能推动葡萄育种新方法
2025-01-24 10:12:03中美AI竞赛开启:既决高下,也决生死
2024-12-31 12:33:04通用人工智能,是个啥智能?
2025-01-06 17:44:07鸟儿报到,AI知晓
2025-01-13 14:42:17云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科技作品”专项竞赛暨第四届中国移动“梧桐杯”大数据创新大赛云南赛区决赛顺利落幕
2025-01-16 14:25:24首届中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开幕
2025-01-16 15:45:46研发周期缩短80%,AI大模型正在改变服装行业
2025-02-02 20:44:41谷歌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2024-12-19 16:43:53马来西亚设立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
2024-12-19 16:44:28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等9大前沿领域,2024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颁奖大会在静安举行
2024-12-19 17:08:14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