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9月10日刊发记者王璐采写的文章《政策供给加码 央企深度“拥抱”人工智能》。文章称,近期,哈尔滨等多地智算中心建成投产,电力、油气等领域人工智能产品密集亮相,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中央企业全面开展“AI+专项行动”,加速探索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到丰富多样的生产场景。据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精准施策,加强新领域新赛道政策供给,支持企业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前沿领域加大创新攻坚力度,加快推动以应用示范牵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走进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矿,可以看到数台自卸矿卡正在煤海中穿梭,有序进行土岩运输工作,很难想象这些172吨级的庞然大物属于无人驾驶运行。“对于露天矿而言,运输环节安全风险比较大。我们将五台172吨级自卸矿卡进行了无人化改造,从两年多的试验来看,无人驾驶效率能达到有人驾驶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人为事故隐患等潜在问题。”北露天煤矿矿长贺希格图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今年计划再投入20台无人驾驶自卸矿卡,到后年运输车辆全部实现无人化。同时,采装、排土、爆破等环节的无人化改造也正在推进,北露天煤矿将打造全国首座无人化矿山。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作出重要部署。今年来,国资委多次“点题”人工智能,鼓励国资央企带头加快布局,开展“AI+”专项行动,在算力、数据、大模型、场景应用等方面同步发力。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央企业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在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建成万卡集群,算力平台初步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调度,有效支撑千亿级及以上通用大模型训练迭代,自主可控能力逐步提升。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多家国资央企强化与民企、高校院所等合作,探索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到丰富多样的生产场景,电力、交通、石化等领域初步实现大模型应用。正在举行的2024国际数字能源展上,南方电网公司参与的项目虚拟电厂调控管理云平台3.0重磅发布,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蓄锐1000D”等多项成果也同步亮相。中国石油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等紧密协作,近期发布33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训练了8个大模型、研发了18个应用场景。“AI技术的深度应用可以显著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表示,央企在技术创新、应用场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AI+专项行动”,可以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和人才向AI领域汇聚,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不过,国资央企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仍然面临技术、数据挑战以及应用落地难题。记者采访发现,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国内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当前部分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AI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挑战,一些传统行业智能改造投入大,企业积极性不高。***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近日在调研时表示,国资委将进一步精准施策,加强新领域新赛道政策供给,支持企业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前沿领域加大创新攻坚力度,以算网创新、数智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据了解,国资委将加快推动以应用示范牵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一是深入挖掘高价值场景并全面开放,开展供需协同合作,形成一批行业应用示范标杆。二是探索高质量数据集标准体系与建设路径,分批构建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三是有序推进智算中心和算力调度运营平台建设,做强智算能力供给,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四是紧盯前沿提升基础大模型能力,完善大模型测评体系,探索建立一批产业发展共同体,加快推动对外赋能。周丽莎建议,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制定和完善针对AI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研发和应用成本。同时,加大对AI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政策加码央企深度“拥抱”人工智能
《经济参考报》9月10日刊发记者王璐采写的文章《政策供给加码 央企深度“拥抱”人工智能》。文章称,近期,哈尔滨等多地智算中心建成投产,电力、油气等领域人工智能产品密集亮相,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中央企业全
2025-02-26 11:56:51
初创企业“卖身”成风,AI泡沫来了?
知名企业收购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的脚步越来越快了。今年二季度,全球AI公司获得的资金环比增长了一倍多,达到240亿美元,占当季初创企业融资总额的30%,是近年来AI融资额度最高的一个季度。初创公司及投资机
2025-02-26 11:36:44
AI“耐心时刻”结束!OpenAI推出全新o1系列模型,推理能力再上新台阶
北京时间2024年9月13日凌晨,OpenAI 公司宣布推出两款新的 AI 模型:o1-preview 和 o1-mini。这两款模型旨在解决各种复杂任务,在推理数学、编程及科学问题的能力上取得了显著进步。o1-mini 不仅速度更快,而且比
2025-02-26 11:16:36
人工智能发展和安全并重的法治探究——以人形机器人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具身智能产物的人形机器人,通过使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多模态模型,在高算力的基础上,通过强算法能够进行高质量的感知、规划和行动,并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同人类连贯高效地智能交互。2023年工业
2025-02-26 10:56:35
手机无战事,把AI留到明年
顶着科技春晚的名头,苹果的新品发布会也和春晚在缓缓趋同。“史上最强的标准版iPhone”和祖传的60hz交相辉映,录播的现场充斥切片剪辑,而作为苹果的首款“AI手机”,中国大陆的消费者甚至都没有一个确切的体验时间
2025-02-26 10:36:33
“AI科学家”登场,科研自动化时代来了?
科研过程可以完全自动化吗?一个研究机器学习的国际团队正在勇闯“无人区”。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日本Sakana AI公司和加拿大、英国科学家携手,创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AI)科学家”。从阅读文献
2025-02-26 10:16:25
今日热榜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科普?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京开幕
2024-12-27 14:36:40一个半月可理解50年的视频量视频AI工具InstMind发布
2024-12-31 12:53:14同济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这样开!
2025-01-08 17:36:26人工智能深刻改变全球竞争格局
2025-01-10 13:46:44难以破解的AI“黑匣子”
2025-01-29 21:09:38使用AI技术当守住法律边界
2025-02-18 15:13:52聚焦“强人工智能”加快四大维度升级
2025-02-18 15:33:56天大首次向全体本科生推出人工智能通识课,八次课“解锁”AI
2025-02-18 15:54:01前7月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超过600亿元
2025-02-18 16:14:03科大国创携多款“人工智能+”产品亮相推动产业数智化加速
2025-02-18 16:34:07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