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创新药的痛,能否被AI打破?用当前最开放的技术能否打开过去最封闭的领域?这是围绕AI制药的疑问,也是AI制药站上风口的原因。
近年来,以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为代表的医药企业,让AI制药不再只是“讲故事”,由AI技术驱动的药物研发开始变成可能。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最新表示,今年底前很有可能会有一些人工智能设计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医药领域正经历AI革命,虽“十年内治愈所有疾病”预言乐观,但对中国制药业意义重大。
经历过创新药资本寒冬及谷歌AlphaFold 2带来的行业震动后,中国AI制药赛道如今已云集近百家新兴公司。传统药企和互联网科技巨头也纷纷入局。
拼抢AI制药赛道
1月19日,晶泰控股-P公布配售公告,涉及金额超10亿港元。被称为国内AI制药第一股,这家公司自去年上市以来备受瞩目。此次是公司自上市以来首次开展配售。
公告提及,公司拟将此次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主要用于多个关键方面,涉及产品的迭代升级、促进公司的商业化进程等。
此次配售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与晶泰科技旗下的AI制药业务关系紧密。2021—2023年,晶泰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13亿元、3.59亿元、4.81亿元。
时间拨回至2024年6月13日,晶泰科技顶着“AI制药第一股”的光环鸣锣上市。然而,在上市首月,晶泰科技股票几次徘徊在破发边缘。
除了晶泰科技,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AI制药企业迎来新一轮热潮。成都先导、皓元医药、泓博医药等A股上市药企纷纷披露布局AI制药赛道相关情况。
在医药行业,新药研发主要分为两大类:仿制药和创新药。长期以来,中国医药产业的短板恰恰在创新药领域。一个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动辄十几年的研发周期和数十亿的投入,对许多中国制药企业来说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AI技术的出现才显得尤为及时和重要。它不仅能大幅缩短药物研发周期,还能显著降低研发成本,为中国制药企业实现创新突破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据悉,相较于传统药物研发,AI技术能将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的时间缩短近40%,临床新药研发成功率可从12%提高到约14%。
在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AI制药技术的出现是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AI技术可以通过高效的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提高药物研发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成功率。王鹏表示,目前AI技术已经给医药产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包括药物研发流程的变革、新药研发速度的加快、临床试验设计的优化等。
两种商业模式
AI制药掀起的资本风暴之下,布局AI制药的企业走出了不同的路。
目前,AI制药的商业化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AI生物科技公司(AI-Biotech)、AI合同定制研发机构(AI-CRO)以及AI软件即服务企业(AI-SaaS)。其中,AIBiotech利用AI技术去赋能管线研发,寄希望于AI制药所带来的效率突破,以此建立先发优势;AI-CRO更聚焦于产业赋能,它的商业逻辑更像临床前CRO公司;AI-SaaS主要通过销售软件和服务来获取收入,上限相对较低,因此目前的主要分歧就在于是做CRO还是做药。
晶泰科技与辉瑞的合作正是AI-CRO模式的体现。2021年,晶泰科技受辉瑞委托参与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的开发,通过将预测算法与实验验证相结合,帮助辉瑞仅用6周时间完成了药物晶体结构确认。
与AI-Biotech相比,AI-CRO的营收比较稳定,但面临着客户依赖的问题。除了辉瑞,晶泰科技的客户还包括礼来、强生、德国默克集团、正大天晴药业、大熊制药等。
英矽智能与晶泰科技则不同,选择了泾渭分明的商业模式。
英矽智能在AI-Biotech的道路上走得相对较快。去年9月,英矽智能对外宣布称,其AI药物ISM001-055临床IIa期取得积极结果,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剂量依赖性的药效趋势。
据了解,ISM001-055靶向致命罕见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该疾病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导致的肺功能受损为特征,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仅为2—3年。值得一提的是,ISM001-055是全球首款真正由AI发现新颖靶点、AI设计创新分子结构,并顺利进入到临床2期验证阶段的AI药物,目前实现了生成式AI从靶点发现到临床验证的闭环。
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任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ISM001-055这款具有全球首创潜力的TNIK小分子抑制剂仅18个月就完成了从靶点确定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提名的高效研发历程,耗时仅为传统研发的1/3。
任峰曾表示,大家都在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式,看哪个能给AI制药带来真正的机会,但是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商业模式被证明比其他的商业模式都好。
英矽智能从2023年开始把在研的生物药项目对外授权,转让给合作伙伴。在任峰看来,通过把项目推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或者临床一期阶段就转让出去,借此得到收益,是最理想的商业模式,但是也得等待时间验证。
还是要把药做出来
从某种程度看,晶泰科技并不仅仅代表自己。
晶泰科技的成功发行及后续股价表现,关系到赛道内后续企业的融资前景。1月初,英矽智能宣布获得来自沪港两地联合E轮融资,领投方分别为浦东创投和惠理资本,总规模超过1亿美元。其实,一段时间以来,英矽智能同样期待IPO。这家公司2024年3月在港交所第二次递表,冲刺上市。
制药界普遍认为,AI技术能够带来效率提升,但距离传统新药开发流程被颠覆为时尚早。
“‘AI制药’核心在‘AI’还是在‘制药’,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某AI制药从业者刘学南(化名)对北京商报记者这样说。在刘学南看来,AI制药的核心应该是制药,AI更像是一个“协助者”,最终还是要把药做出来。
然而,截至目前,无论是AI技术企业自行研发的新药,还是帮助客户进行的药物研发,市场上尚未有一款AI技术研发的新药上市。而在过去几年间,已有数条已进入临床阶段的AI药物管线停止研发,倒在了临床试验阶段。这是部分投资人对AI制药保持悲观态度的重要原因。
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二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金笑非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人对AI制药的认可比较分化,一级市场前两年相对激进,二级市场还在期待优质标的。海外部分投资人对AI制药热情很高,尤其一些早年专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机构。国内投资人大多还比较谨慎,尤其在市场大环境影响下,已有投资人对AI-Biotech商业模式的稳定性和后续的盈利能力产生过怀疑。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医药行业投资人对于AI医药的分歧比较大,看好的投资者更强调行业前景,伴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发展,看好未来AI行业的巨大空间。
而持悲观态度的投资者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AI制药发展途径不明朗,不管是在CRO方面还是在管线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此外,由于新药研发的重点在临床试验,而AI更多参与前期研发,存在与后期临床试验不匹配的问题,这也是AI制药失败率较高的问题。
数据问题也是制约AI制药发展的一大因素。金笑非提到,AI在药物研发整体技术上尚未完全成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比如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此外,医药领域的数据质量问题和数据安全隐患限制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的不准确性、不完整性和保密性等问题也影响了AI模型的训练和预测效果。
虽然诸多因素导致AI制药“有待验证”,但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AI是制药产业的必然走向。政策上的支持给AI制药行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任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数据上看,如果没有AI的加持,研发管线的成功率小于5%。有了AI的加持并不可能把成功率提高到100%,从5%提高到25%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大家对AI制药要有合理的期望值,从药物研发的高风险特性来看,可能失败的仍是大多数。
过去的几年时间AI制药存在过度炒作,甚至每个月都有融资宣传。2024年全球AI制药的融资没有停止,但投资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大家逐渐回归理性,资金正在流向真正有实力技术、能不断涌现好的结果或者实现自我造血的AI制药公司。
无论是哪家公司,采用哪种开发模式,行业内外都期待首个由ai设计的药物能够尽早落地。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当AI制药不再讲故事
国产创新药的痛,能否被AI打破?用当前最开放的技术能否打开过去最封闭的领域?这是围绕AI制药的疑问,也是AI制药站上风口的原因。近年来,以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为代表的医药企业,让AI制药不再只是“讲故事”,由A
2025-03-12 17:29:46
特朗普宣布AI巨型项目:3.6万亿!
特朗普力挺OpenAI,在美大搞AI基建。作者 | 程茜编辑 | 心缘智东西1月22日消息,刚刚,在美国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第47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OpenAI、甲骨文和软银将成立一家合资企
2025-03-12 17:09:29
AI成关键卖点,Rokid们的致命伤
@科技新知原创作者丨思原编辑丨蕨影不出意外,今年最火的消费电子硬件产品,非智能眼镜莫属。前不久的CES 2025上,智能眼镜产品成了绝对主角,除了雷鸟、Rokid等终端品牌外,歌尔股份、亿境虚拟等供应链企业也纷
2025-03-12 16:49:27
机器人“卖年货”北京首个“AI”主题科技庙会大年初二开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在北京市海淀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不仅有“文化味儿”,还颇具“AI味儿”:北京首个“AI”主题科技庙会将于1月30日至2月3日(大年初二至初六)举行,现
2025-03-12 16:29:17
未来是否有进军AI玩具的打算?协创数据回应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尊敬的董秘您好!贵司的经营范围新增了玩具制造和销售,请问贵司未来是否有进军AI玩具的打算?另去年三季度以来,存储设备的价格一直呈现回落趋势,是否会对贵司一季
2025-03-12 16:09:17
AI眼镜融资,爆爆爆
本月初的2025CES上,国产AI眼镜厂商们掏出了各自的重磅产品镇场子。雷鸟创新携新品雷鸟V3 AI拍摄眼镜出场,闪极科技则首发海外全新子品牌loomos,以及loomos AI眼镜。未目科技、李未可科技、莫界科技、Rokid、星
2025-03-12 15:49:15
今日热榜
张文宏回应“被AI带货”:已多次向平台投诉
2024-12-26 14:36:06龚克:使用AI要保持自己的选择权,不能它说什么就是什么
2025-02-24 15:14:12科大讯飞“牵手”中国华能集团,打造人工智能赋能能源电力行业典型示范
2024-12-27 15:57:44为什么AI在广告投放上受追捧,创意上却饱受非议?
2025-02-19 13:57:58AIGC+丝绸:让打印丝巾就像打印纸一样简单
2025-02-20 10:27:58从“女儿概念股”到“ALLINAI”,信雅达的AI跨界迷局
2025-02-21 17:12:54Adobe将于今年推出一款人工智能视频生产工具
2025-02-25 12:55:56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青岛举办这场产教深度融合对接研讨会
2024-12-19 17:48:19AR向左,AI向右,智能眼镜来到十字路口
2024-12-20 16:55:05AI端侧爆发,桌面机器人迎量产,产业链上市公司加码“抢鲜”
2024-12-24 14:45:31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