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神 取念
注意看,眼前这个男人,他将一个形如白色纽扣的装置粘在了太阳穴上,然后闭上眼睛,脑海中默念一个问题:你觉得 The Verge 作为一个新闻媒体网站怎么样?十五秒后他的手机弹出一个通知推送,点开全是一些关于 The Verge 新闻公信力的信息。
这不是某个科幻电影的情节,而是在今年 CES 展会上真实发生的一幕。
这个设备的名字叫「Omi」,一款集成了人工智能的可穿戴硬件,来自初创公司 Based Hardware,如你所见,它能「读心」,不过目前还非常初步。创始人 Nik Shevchenko 揭秘,它带有一个电极,现阶段只能理解一个通道。
除了 The Verge,另一家媒体 Tech Crunch 也亲眼见证 Omi 读取 Shevchenko 想法后推送了关于自家的公开信息,证明「读心」并非一个预设好的过程。
Shevchenko 的目标是打造一款能理解用户何时需要其帮助的电子设备,并且能理解、保存用户脑海中的想法,实现真正的「意图识别」甚至「意图预判」,这可能会改变用户使用智能设备的方式。
只是这个目标可能还需要两年甚至更多时间去实现。当下面向大众推出的 Omi,只是一个智能麦克风,主要的佩戴方式是挂在脖子上当一个「项链」。它会持续进行收音,然后提供一些对用户有帮助的信息和观点,充电一次能用三天,需要配套一个手机 App 使用。
Shevchenko 宣称不需要唤醒词就能激活 Omi 内置的 AI 助手进行交流。在和 The Verge 交流的过程中,Shevchenko 不经意地表示自己想知道比特币的价格,几秒后 Omi 手机 App 就把答案推送了。
不过,Omi 不总是会推送一些有用的信息,在演示中,Omi App 有时会忽然弹出通知,点开后发现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录音片段。
除了提供信息,Omi 还可以录制、转录、总结谈话内容,还有一个应用商店,允许 Omi 安装 App 实现更多功能,例如将录音保存到类似 Google Drive 等云储存服务中。
这种「持续收音」的方式,自然会引起用户对于隐私的担忧,Omi 的应对方法是完全开源,用户可以在开源平台上查看数据的去向,也可以选择存储在本地。
开源平台还允许开发者构建 Omi 应用,或者改变 Omi 内置的 AI 模型,这也有助于 Omi 快速迭代和更新,Shevchenko 透露,目前已经有 5000 个早期试用者在帮助改进 Omi 的能力。
不管是 Omi 这个神似一粒围棋的外观,还是始终聆听的 AI 功能,都和去年发布的 AI 硬件「Friend」高度撞车。而实际上,Omi 一开始的名字就是「Friend」,Shevchenko 去年强烈控诉了 Friend 抄袭了自己产品创意和名称,而现在他表示 Omi 和 Friend 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后者只是 Omi 的「一种功能」。
Friend
而关于这个硬件的诞生,Shevchenko 也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出生在日本附近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从小就很向往和敬佩那些科技界的大牛。多年以来,Shevchenko 一直向马克·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等人发送电子邮件,想获取一些关于科技创业的建议和指导,但很少收到回应。
因此,Shevchenko 打算给自己造一个「导师」,也就是现在的 Omi。
有意思的是,Omi 目前有一个名为「Personas」的 App,往其中输入任何人的 X 推文,就能创建一个他的 AI 人格。Shevchenko 表示他已经和 AI 版的马斯克保持了很久的联系,这个「马斯克」会给他指引,每个月还会给自己做「总结」。
「读心」之外,Omi 还有更大的愿景。Shevchenko 认为目前这个小小的设备只是一块拼图,最终 Omi 会成为一个超大型的平台,不局限于特定的设备或者 App,并来到更多形态的设备上。
Omi
这两年,各种各样的 AI 硬件接连推出,而其中不少产品,发布时宣称取代手机、改变交互,发货后用户却发现连问天气都成问题。
同样有着不小的抱负,Omi 的做法要更一点务实。Shevchenko 认为,Omi 的定位是手机的补充设备,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要打造出 AI 时代的 iPhone。
不过 Shevchenko 也透露称公司将使用 15 万美元去营销 Omi,而其中一些已经上线的宣传视频,似乎都过分夸大了 Omi 当前的能力,评论区有不少网友表达了质疑和反感。
至少,目前的 Omi 能作为一个单纯的 AI 录音设备来使用,还有着进一步迭代的潜力,在开源社区的支持下,或许还能探索出更独特的玩法,比那些基本不可用,需要干巴巴等待开发商一点点完善功能的其他 AI 硬件要合理不少。
那些关于 Omi 持续录音的隐私争议,以及未来「读心」功能背后潜在的伦理问题,也有望在逐步迭代的过程中得到充分讨论和解决。
Omi 已经面向开发者推出,价格 70 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513.18 元);今年第二季度将推出消费者版本,价格 89 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652.47 元),和其他价格比得上一台智能手机的 AI 硬件对比,反而显得有性价比。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贴在头上能读心,无需唤醒出答案,这款新AI硬件是炒作还是未来?
摄神 取念 注意看,眼前这个男人,他将一个形如白色纽扣的装置粘在了太阳穴上,然后闭上眼睛,脑海中默念一个问题:你觉得 The Verge 作为一个新闻媒体网站怎么样?十五秒后他的手机弹出一个通知推送,点开全是一
2025-03-21 13:16:16
AI假图莫趁机兴风作浪
引热议的“地震小孩被埋图”被曝去年就在某平台的一条短视频中出现过,并声明是AI生成。图源:网络视频截图近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 8级地震,引发高度关注。但与此同时,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灾区群众
2025-03-21 12:56:10
智能生活新助手:AI识别让银行流水处理更高效
在日常生活中,银行流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为了掌握个人财务状况,还是申请贷款、办理金融业务,银行流水都是不可或缺的凭证。然而,尽管获取银行流水便捷,但要从这些密密麻麻、格式各异的单据中提取
2025-03-21 12:36:09
岂容AI造假兴风作浪
“一名戴帽子的小男孩被压在倒塌的废墟下,全身都是尘土。”这张AI“骗照”,因为配文日喀则地震等关键词让人记忆犹新。近日,一些网友为了流量,利用AI技术生成“灾区”群众被埋、房屋坍塌等虚假照片进行发布,造成大
2025-03-21 12:16:01
中关村:孵化人工智能独角兽
时间指针来到2025年这个意义非凡的“十四五”收官之年。回首过往,我们见证了北交所创新成长、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拔地而起,也亲见了各类消费空间升级焕新、越来越多的独角兽公司在中关村的热土上蓬勃而出。值此202
2025-03-21 11:55:54
六脚AI机器人Mi-Mo亮相CES2025,头部是个台灯
IT之家 1 月 12 日消息,近日全球科技盛会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成为科技领域的焦点,众多创新产品纷纷亮相,其中包括日本机器人公司 JizAI 推出的一款名为 Mi-Mo 的 AI 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外观独特,形似
2025-03-21 11:35:47
今日热榜
龚克:使用AI要保持自己的选择权,不能它说什么就是什么
2025-02-24 15:14:12为什么AI在广告投放上受追捧,创意上却饱受非议?
2025-02-19 13:57:58AIGC+丝绸:让打印丝巾就像打印纸一样简单
2025-02-20 10:27:58从“女儿概念股”到“ALLINAI”,信雅达的AI跨界迷局
2025-02-21 17:12:54Adobe将于今年推出一款人工智能视频生产工具
2025-02-25 12:55:56同济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这样开!
2025-01-08 17:36:26从产业布局看中美AI发展路径差异
2025-01-20 15:35:51微信悄然加码AI,“AI微信”是腾讯的又一个阳谋?
2025-02-02 21:44:542024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举行
2025-02-18 17:54:28电子行业AI创新驱动发展
2025-02-19 11:17:12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