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伊始,智源研究院提出十个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趋势,以剖析科技演进轨迹,洞察未来发展方向,预测关键驱动力,指引人类社会迈向更加智能、美好与互联的未来。趋势一 科学的未来:AI4S驱动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大模型引领下的AI4S(AI for Science),已成为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的关键力量。2024年,科研人员使用AI的比例快速增加,AI对科学研究方法和流程的变革效应也开始显现。
提升科学研究效率,推动科学研究从聚焦优化特定任务向更复杂、更动态、更交叉的问题发展,大模型赋能下的AI4S都较以往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2025年,多模态大模型将进一步融入科学研究,赋能**数据的复杂结构挖掘,辅助科研问题的综合理解与全局分析,为生物医学、气象、材料发现、生命模拟、能源等基础与应用科学的研究开辟新方向。
趋势二 “具身智能元年”:具身大小脑和本体的协同进化
2025年的具身智能,将继续从本体扩展到具身脑的叙事主线,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有更多期待。在行业格局上,近百家的具身初创或将迎来洗牌,厂商数量开始收敛;在技术路线上,端到端模型继续迭代,小脑大模型的尝试或有突破;在商业变现上,我们也必将看到更多的工业场景下的具身智能应用,部分人形机器人迎来量产。
趋势三 “下一个token预测”:统一的多模态大模型实现更高效AI
人工智能的本质在于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类对于信息的交互和处理,总是呈现多模态、跨模态的输入输出状态。当前的语言大模型、拼接式的多模态大模型,在对人类思维过程的模拟,存在天然的局限性。从训练之初就打通多模态数据,实现端到端输入和输出的原生多模态技术路线给出了多模态发展的新可能。基于此,训练阶段即对齐视觉、音频、3D等模态的数据,实现多模态的统一,构建原生多模态大模型成为多模态大模型进化的重要方向。
趋势四 Scaling Law扩展:rl + LLMs,模型泛化从预训练向后训练、推理迁移
基于Scaling Law推动基础模型性能提升的训练模式“性价比”持续下降,后训练与特定场景的Scaling law不断被探索。强化学习作为发现后训练、推理阶段的Scaling Law的关键技术,也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创新使用。
趋势五 世界模型加速发布,有望成为多模态大模型的下一阶段
更注重“因果”推理的世界模型赋予AI更高级别的认知和更符合逻辑的推理与决策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推动AI在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及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深度应用,更有望突破传统的任务边界,探索人机交互的新可能。
趋势六 合成数据将成为大模型迭代与应用落地的重要催化剂
高质量数据将成为大模型进一步Scaling up的发展阻碍。合成数据已经成为基础模型厂商补充数据的首选。合成数据可以降低人工治理和标注的成本,缓解对真实数据的依赖,不再涉及数据隐私问题;提升数据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模型处理长文本和复杂问题的能力。此外,合成数据可以缓解通用数据被大厂垄断,专有数据存在获取成本等问题,促进大模型的应用落地。
趋势七 推理优化迭代加速,成为AI Native应用落地的必要条件
大模型硬件载体从云端向手机、PC等端侧硬件渗透。在这些资源受限(AI算力、内存等)的设备上,大模型的落地应用会面临较大的推理侧的开销限制,对部署资源、用户体验、经济成本等均带来巨大挑战。算法加速和硬件优化技术持续迭代,双轮驱动加速AI Native应用落地。
趋势八 重塑产品应用形态,Agentic AI成为产品落地的重要模式
2025年,更通用、更自主的智能体将重塑产品应用形态,进一步深入工作与生活场景,成为大模型产品落地的重要应用形态。从Chatbot、Copilot到AI Agent、Agentic AI,2023年以来行业对于ai应用形态的理解越发深入。2023年底,AI Agent应用编排框架收敛,Agentic AI概念被提出。从更强调产品概念的Agent,到更强调应用智能程度的Agentic AI,我们在2025年将看到更多智能化程度更高、对业务流程理解更深的多智能体系统在应用侧的落地。
趋势九 ai应用热度渐起,Super App花落谁家犹未可知
近一年时间,生成式模型在图像、视频侧的处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叠加推理优化带来的降本,Agent/RAG框架、应用编排工具等技术的持续发展,为AI超级应用的落地积基树本。大模型应用从功能点升级,渗透到AI原生的应用构建及AI OS的生态重塑。虽然Super APP花落谁家尚未尘埃落定,但从用户规模、交互频次、停留时长等维度来看,AI应用热度持续攀升,已到应用爆发的黎明前夕。
趋势十 模型能力提升与风险预防并重,AI安全治理体系持续完善
作为复杂系统,大模型的Scaling带来了涌现,但复杂系统特有的涌现结果不可预测、循环反馈等特有属性也对传统工程的安全防护机制带来了挑战。基础模型在自主决策上的持续进步带来了潜在的失控风险,如何引入新的技术监管方法,如何在人工监管上平衡行业发展和风险管控?这对参与AI的各方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议题。
科技的曙光将照耀人类前行的路途。这些技术将在激烈的竞争与协作中相互促进,共同谱写人与智能系统共生共荣的磅礴篇章。而我们作为亲历者,将见证科技为人类文明注入澎湃动能,推动人类能力的边界向更高更远处延伸。站在科技的肩膀上,身可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智源研究院:发布2025十大AI技术趋势
在2025年伊始,智源研究院提出十个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趋势,以剖析科技演进轨迹,洞察未来发展方向,预测关键驱动力,指引人类社会迈向更加智能、美好与互联的未来。趋势一 科学的未来:AI4S驱动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2025-03-24 14:46:54
人民日报:具身智能,让人形机器人更聪慧
来源:人民日报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走进比
2025-03-24 14:26:46
美国各界如何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作为当今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正在深刻地影响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试图搭上人工智能的“顺风车”。在人工智能技术最为发达的美国,这一趋势尤其显著。美国各
2025-03-24 14:06:43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千行百业,助燃新质生产力?一起了解→
今天(13日)起,《外贸新观察》系列报道带您一起去感受制造强国建设的新进展、商品货物贸易的新活力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气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
2025-03-24 13:46:36
国务院国资委: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加快建立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体制机制
1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谭作钧出席在中国电信党校举办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特训班结业式,指出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谭作钧强调,要紧跟人工智能最新发展,主动拥抱人工智能
2025-03-24 13:26:36
AI陪伴机器人火了!上市公司密集布局
只能在手机上和AI对话?机器人必须有坚硬的外壳?本届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新一代AI陪伴机器人集体亮相,宣告这些局限性正在成为过去式。智能机器人也可以有可爱柔软的外形,可以感知情绪,可以用
2025-03-24 13:06:32
今日热榜
龚克:使用AI要保持自己的选择权,不能它说什么就是什么
2025-02-24 15:14:12为什么AI在广告投放上受追捧,创意上却饱受非议?
2025-02-19 13:57:58AIGC+丝绸:让打印丝巾就像打印纸一样简单
2025-02-20 10:27:58从“女儿概念股”到“ALLINAI”,信雅达的AI跨界迷局
2025-02-21 17:12:54Adobe将于今年推出一款人工智能视频生产工具
2025-02-25 12:55:56中国大模型助力AI技术更开放更高效
2025-03-17 10:28:27上海如何推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建设?
2025-03-18 15:49:07同济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这样开!
2025-01-08 17:36:26从产业布局看中美AI发展路径差异
2025-01-20 15:35:51微信悄然加码AI,“AI微信”是腾讯的又一个阳谋?
2025-02-02 21:44:54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