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刚刚过去的2024,是智能科技与产业结合的里程碑之年。这一年,在生成式语言大模型ChatGPT的热浪中开局,2月又被视频大模型Sora短短的一分钟表演所震撼。紧接着,全球各种人工智能(AI)应用创新和产品不断迭代更替,从抖音的豆包到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 令人目不暇接。这一切预示着什么,是“全面AI”(ALL in AI)吗?首先,一场人类社会知识的基础性大变革已经开始,专业知识的定义与内涵即将改变,并将冲击社会的各个行业。今日之专业知识,明日将成为科学素质和科技常识,不学也要会,不会就去问。而且,大部分内容不再需要课堂式的传授。据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已经推出完全由AI教授学术课程的学校。其次,AI的含义也在发生改变。“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成为“老AI”(Old AI),2024年是代理式人工智能(AI Agents)的元年。代理式人工智能,指的是可以通过设计好的流程或利用可用的工具,自主解决复杂的多步骤问题。大模型已将AI重铸为代理式人工智能,但这也将很快成为“旧AI”(Past AI)。智能科技发展的趋势清楚地表明,AI不久就会嬗变为自主式人工智能(Autonomous Intelligence),这将成为集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各种物理和数字机器人为一体的“新AI”(New AI)。我国正在兴起的低空经济及生态产业,将是“新AI”的一大应用场景。届时,“老、旧、新”AI将协同发挥作用,构成混合式平行智能,大步迈向知识自动化产业,揭示AI之本质。这就是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会议的发起人约翰·麦卡锡教授心中的AI:自动化人工智能(Automation of Intelligence)。这将使另一位人工智能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认为的“原本无法传递、难以制造、不可能成为社会商品”的信用力与注意力,实实在在地由新AI技术转化为智业社会里可以大规模生产、大批量流通的基础性新商品。这样一来,可以创新商品的范畴、扩大经济空间、拓宽提效途径、确保智能经济的边际效用递增效果,让世界可以走上新型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之道。新AI对于就业的冲击,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短期而言,应规范推动PAPAI++新行业的发展,即提示工程师(prompt Engineer)、对齐工程师(Alignment Engineer)、引导工程师(Prescription Engineer)等新工种。长期而言,新AI必将升级人类的就业方式,不但不会让更多人失业,还会比机器、计算机等更加有效地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更可持续的新工作岗位。当下的快递小哥、直播卖货等只是未来新工种的初始形态,但它们已经表明,新AI不会、更不可能让更多人失业。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新技术的发展是历史性潮流,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并主动有效地研究如何治理变革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各种相关问题。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所言:人类的命运绝不能交由算法的“黑箱”决定。从理论和技术上,对于特定问题与特别领域,可解释的AI是必然的追求;但对于通用智能,相对于人类的认知能力,智能本质上是不可解释的,无论在其前面加多少形容词也不行。因此,AI和智能科技的治理变得极其重要,必须由人类主导,这将催生新的社会形态与生态。世界上一些主要区域和国家已认识到这个问题,欧盟已经走在前面,去年8月实施的人工智能法等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观察全球AI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自2025年起它将从3个方向加速展开。首先是数字人智能技术,其中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将在AI的诺贝尔桂冠加持下向各个学科深入渗透,有望实现从代理式人工智能到数字人、机器人、生物人一体化,具有平行智能的平行科学家的跨越性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其次是自主智能团体技术的突破,会使每个人都可以具有自己的数字人公司或组织,这将极大扩展个人的能力与执行力。最后,借助区块链智能、智能合约、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等新兴技术,AI治理将走上硬核技术化并得到广泛应用。去年中东发生的寻呼机爆炸事件警示我们,对于未来的某些产品,需要利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等技术对原材料、中间构件进行加密和追踪。还有当下海外风行的“数字游民”群体,他们利用加密币和DAO进行生活与创业,如今相关经济规模已达5万多亿美元。以上两种现象都在提醒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治理思维,学会借助AI和智能技术进行治理。在此形势下,中国的AI科技及产业大有可为,新质生产力更是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必须正视目前与国际前沿AI技术与产业的差距,积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然后实事求是,在迎头赶上的同时,加大基础科研的支持力度。实际上,对于AI基础研究而言,由于算力和尺度定律的影响,除了极少数机构,大多数科研人员已经难以获得一线参与实战的机会,就像百年前研究物理却没有原子实验设备和量子物理理论知识一样,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这一现象是短暂的,但十分关键,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认真应对。重视各种科学智能方法,有效利用并充分发挥可持续能源的优势,切实打通“小知识、大数据、深智能”的数据化、产业化道路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加快行动。目前AI发展的国际形势和产业现状表明,AI技术突破的机会依然还有很多,技术的迭代更是难以被个别国家或企业所垄断。无论算法还是算力,中国一定能够达到并取得领先世界的水平,特别是我们有巨大的科技人力和绿色能源优势。当然,我们需要尊重规律,切勿投机,长远规划,另辟新径,直道行车,做好自己的事,坚持全球化合作,坚持造福全人类。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王飞跃:2025,中国AI产业大有可为
毫无疑问,刚刚过去的2024,是智能科技与产业结合的里程碑之年。这一年,在生成式语言大模型ChatGPT的热浪中开局,2月又被视频大模型sora短短的一分钟表演所震撼。紧接着,全球各种人工智能(AI)应用创新和产品
2025-03-26 15:27:08
AI浪潮下,上海何以打造“高地”
诞生一年多来,模速空间已成为国内代表AI发展趋势的一张名片;上海在推动大模型技术迭代和产业集聚之下,也从“魔都”转型“模都”。1月2日,2025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
2025-03-26 15:07:04
普京指示与中国搞AI合作
据俄新社1月1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指示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确保与中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技术研发方面进一步展开合作。俄政府总理米舒斯京和俄联邦储蓄银行董事会主席格列夫被任命为该项工作的
2025-03-26 14:46:54
车企“进化”:AI驱动升维“抢滩”未来产业
“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AI)时代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趋势:‘在路上’是智能汽车;‘飞上去’是飞行汽车、低空产业,‘立起来’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智能汽车产业正在进一步发展为聚合型智能产业。”中国电动汽车
2025-03-26 14:26:50
“无限之海——沉浸式AI数字艺术展”亮相西安
全国首个采用AIGC—UGC新模式打造的“无限之海——沉浸式AI数字艺术展”近日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开展。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该展览展厅面积1700余平方米,通过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打破时空局限,让观众置
2025-03-26 14:06:48
DeepSeek再爆火AI竞赛崛起中国创新势力
DeepSeek再次爆火。近日,国内AI初创公司DeepSeek发布了新一代大语言模型DeepSeek-V3,同时宣布开源。在多项基准测试中,V3的成绩超越了主流开源模型,并和世界顶尖的闭源模型不分伯仲。更重要的是,V3的训练成本
2025-03-26 13:46:47
今日热榜
龚克:使用AI要保持自己的选择权,不能它说什么就是什么
2025-02-24 15:14:12为什么AI在广告投放上受追捧,创意上却饱受非议?
2025-02-19 13:57:58AIGC+丝绸:让打印丝巾就像打印纸一样简单
2025-02-20 10:27:58从“女儿概念股”到“ALLINAI”,信雅达的AI跨界迷局
2025-02-21 17:12:54Adobe将于今年推出一款人工智能视频生产工具
2025-02-25 12:55:56中国大模型助力AI技术更开放更高效
2025-03-17 10:28:27上海如何推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建设?
2025-03-18 15:49:07从产业布局看中美AI发展路径差异
2025-01-20 15:35:51微信悄然加码AI,“AI微信”是腾讯的又一个阳谋?
2025-02-02 21:44:542024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举行
2025-02-18 17:54:28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