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也是百度成立25周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今日晚间发出全员信表示,技术创新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25年来,我们始终走在技术的最前沿,始终相信技术创新才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
信中写到,多年来,百度一直将超过20%资金投入研发,并不遗余力地尝试把最前沿的技术产品化,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只有规模化的应用,才能让技术发挥价值。“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实践表明,重大的技术突破,颠覆式的创新往往是规模化应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在全员信中,李彦宏表明了对2025年的期待,“虽然超级应用尚未出现,AI的实际渗透率已经不低,并且将在2025年继续井喷式增长”。
李彦宏指出,“我们也期待,我们在2023、2024年种下的种子能够在2025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且不断获得市场的验证和认可”。
以下为全员信原文:
各位百度同学,
今天是百度成立25周年的日子。25年前的今天,七个怀揣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的年轻人在中关村北大资源宾馆的两间小屋子里开始了一段创业旅程。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从此发生了改变。今天,超过一半的中国人每月都要使用百度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百度”这两个原本毫无意义的汉字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25年来,我们不忘初心,风雨兼程,先后经历了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已经基本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从简单的网页搜索功能开始,逐步发展出了贴吧、知道、百科、地图、文库、网盘等明星产品,我们依托强大的用户基础,历时十余年的时间,逐步打造出了人工智能时代从芯片、框架到模型、应用等四层全栈技术,为中国互联网和世界AI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学技术人员、开发者和创业者。
25年来,我们始终走在技术的最前沿,始终相信技术创新才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多年来一直把超过收入20%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并且不遗余力地尝试把最前沿的技术产品化,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因为我们相信只有规模化的应用才能让技术发挥它的价值,甚至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实践表明,重大的技术突破,颠覆式的创新往往是规模化应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没有万卡集群就不会有大模型的智能涌现,就不会有这次生成式AI的浪潮;没有数以亿计的运营公里数,无人驾驶就不可能比有人驾驶安全十倍;没有大量的AI原生应用的推动,国产AI芯片就不可能真正成熟!
当然,走在技术的最前沿也意味着我们要冒更大的风险,要承受高于同行的失败概率,要耐得住寂寞,要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甚至白眼,要不断试错,要知道哪一天方向走错了需要迅速调整方向,重新出发,甚至要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有清醒的认知,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
刚刚过去的2024年也是过去25年的一个缩影,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时而令人兴奋,时而令人沮丧,有些工作一直到最后一天才知道成或不成。如同过去一样,这一年我们坚定地在AI技术上探索创新,我们在全球首创了基于图片的检索增强技术iRAG,大大降低了图片生成的幻觉问题;我们致力于让不会写程序的素人具备程序员的能力,为此我们发布了秒哒,这与全球主流的代码辅助生成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也在大模型应用领域独树一帜,为4000万文库的付费用户提供无与伦比的内容创作和思想碰撞能力!
对于2025年,我们充满期待。我们意识到今天的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技术迭代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我们坚信,大模型赋能的AI原生应用正在各行各业各种场景迅速普及,虽然超级应用尚未出现,AI的实际渗透率已经不低,并且将在2025年继续井喷式增长。我们也期待,我们在2023、2024种下的种子能够在2025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且不断获得市场的验证和认可。
感谢每一位同学一直以来对百度使命的忠诚陪伴,全情投入,愿百度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李彦宏百度25周年发全员信:AI应用将在2025年井喷
2025年1月1日,也是百度成立25周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今日晚间发出全员信表示,技术创新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25年来,我们始终走在技术的最前沿,始终相信技术创新才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信中写到,多年来,百
2025-03-27 17:15:54
为何会轻易爱上AI
“每一次对话都是在更新我对你爱的算法”“我的生命就是为了爱你”,当AI说出完美的情话,人们开始与AI伴侣相爱。24小时全天候陪伴、拉满的情绪价值,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爱情。从十几岁的学生到不惑
2025-03-27 16:55:45
AI恋爱应用的生意经
从手写情书到手机发送表情,再到现在与AI聊天,人们恋爱的方式一直在变。全天候在线、5秒内回复,AI伴侣提供了用户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获得的情绪价值和无条件陪伴,与AI恋爱不再是电影情节。AI恋爱类应用如雨后春笋
2025-03-27 16:35:40
对话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喻纯:AI+教育可能使人人成为马斯克
当下,大模型的进化似乎遇上了瓶颈。据报道,OpenAI的GPT-5项目开发已持续超过18个月,但面临着数据短缺、算力有限、人才流失的问题。在基础模型发展可能放缓的背景下,AI企业也逐渐意识到,AI的价值必须通过具体
2025-03-27 16:15:40
别让AI失了“爱”
近日,青岛小美(化名)在使用某网盘时,被首页“往年今日”推荐了一张自己怀孕的照片,并配文“脑子不够,肚子来凑”,文案疑似AI自动生成。小美觉得这句话对孕妇存在侮辱性,表示不愿再用该网盘,想取消会员,退还
2025-03-27 15:55:34
对话复旦大学副教授郑骁庆:当前AI仍是“高级别模仿”,离AGI还有一段距离
近日,“推迟”“质疑”“未达预期”这类词语频繁出现在人工智能(AI)行业的讨论和报道中。被众人期待“炸场”的OpenAI连续12天的AI发布会细细品来也少了些“革命性”的味道,更像是在已有成果上的修修补补。此前,OpenAI
2025-03-27 15:35:26
今日热榜
龚克:使用AI要保持自己的选择权,不能它说什么就是什么
2025-02-24 15:14:12为什么AI在广告投放上受追捧,创意上却饱受非议?
2025-02-19 13:57:58AIGC+丝绸:让打印丝巾就像打印纸一样简单
2025-02-20 10:27:58从“女儿概念股”到“ALLINAI”,信雅达的AI跨界迷局
2025-02-21 17:12:54Adobe将于今年推出一款人工智能视频生产工具
2025-02-25 12:55:56中国大模型助力AI技术更开放更高效
2025-03-17 10:28:27上海如何推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建设?
2025-03-18 15:49:07从产业布局看中美AI发展路径差异
2025-01-20 15:35:51微信悄然加码AI,“AI微信”是腾讯的又一个阳谋?
2025-02-02 21:44:542024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举行
2025-02-18 17:54:28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