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举行。在大会的主题对谈环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委会理事长张志安,与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王资凯共话AI赋能数字新闻业的机遇与挑战。
12月19日,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举行。图为大会的主题对谈环节。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AI时代,媒体从业者会被替代吗?
AI技术蓬勃发展之下,媒体从业者会被AI替代吗?
在王资凯看来,媒体从业人员要想不被AI替代,需要保持开放心态和对新工具的敏感性。“新的工具层出不穷,今天的生成式工具,性能有可能比两年前的第一代GPT性能强十倍,速度可能强百倍,上下文阅读能力可能涨成千上万倍,但应用价格比当时低了十倍。在技术全面提升和跃进的大时代,如何利用好这些工具去服务新闻媒体从选题、采编、数据整理收集,到最后成稿、分发的全流程,可能是每个从业人员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关注的主题。”
王资凯说,媒体从业人员还需结合时代环境,运用AI技术围绕国家战略做布局。例如新闻产业服务的重要场景之一是中国企业出海,媒体从业人员可以围绕行业、产品、生产制造服务好中国产品出海,将中国力量、中国供应链的优势体现出来,做好内容分发和推广,或许也能成为未来媒体工作的一大亮点。
谈及媒体人如何不被AI替代,张志安表示,对媒体人来讲,更重要的是呵护自己的1%的灵感。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努力’,后面还有半句话常被大家忽略:‘1%的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某种程度上看,爱迪生好像预见了今天的AI时代,因为99%的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比例会被AI替代,1%的灵感反倒变得格外重要。”张志安说。
“今年以来,复旦在各专业开设了AI大课。昨天我的课程刚结业,我发现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感受并不是更悲观,反而是更自信。他们意识到,有两个东西不会被AI替代。一是真正到达现场、洞见现场,AI虽然可以收集信息,但不会像人一样对现场有深刻的洞察。二是基于情感和创意的创造力,这是AI无法取代人的部分。同学们一边积极应用AI,一边跟老师探讨人不可取代的创造力在AI时代怎么延续和放大。”张志安以在复旦授课时的观察举例说道。
AI赋能传媒业不仅在内容生产,还有场景应用
AI赋能传媒行业,除了涉及内容生产,还涉及哪些场景和环节?
张志安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后,在传媒行业主要有两个命题。第一,内容生产方面,如何把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更好地实现效能提升。第二,如何寻找新的应用场景,通过‘人工智能+传媒’的方式实现变现。”他表示,今天从生产效能的角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容领域带来更大赋能,对传媒业来讲,根本使命职责是内容生产,要用AI创新更好的应用,做出更好的作品。此外,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传媒业内容生产和效能提升,还要看AI如何影响内容生态以及平台生态系统。
“AIGC和传媒的结合一定要做创新应用场景”。张志安强调,媒体在创新内容的基础上如果不创造应用场景,可能很难实现社会效益基础上的经济效益的获得。除了关注生产之外,还要重视分发和交互,实现AI对不同行业场景的赋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导致互联网上的内容呈十倍、百倍地产生,打破了过去内容生产和分发的扎克伯格定律。这对媒体人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王资凯表示,当媒体行业的诸多生态发生改变,有两大指标值得从业人员格外关注,一是内容生产效率,即到底有多少用户能够接入到内容经济里,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新内容。二是内容传播速度,即有多少分发渠道,分发渠道里内容之间的互动能产生怎样的效率提升。
“当前社交平台上有一些内容加工和搬运团队,会对专业新闻内容进行洗稿和改写,再通过各种通道二次分发,这种动作的本质是对传统媒体流量的劫持,导致高质量内容的阅读量反而在降低。有没有可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更好的分发通道、更好的采编机制,制作更多高质量内容提供给一线读者?这是媒体从业人员应该主动关注的现象。”王资凯如是说道。
“今天的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特别有价值,它应该成为里程碑,不仅仅是让我们聚合在这里,而是让我们从这里再出发,实现创新应用、创造场景和创新力的探索。”张志安说。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人工智能专家王资凯:媒体从业人员要保持开放心态和对新工具的敏感性
12月19日,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举行。在大会的主题对谈环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委会理事长张志安,与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王资凯共话AI赋能数字
2025-04-03 14:45:00
AI算力景气度上升,龙头厂商强势“卡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我国算力产业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近日,IDC发布的《中国智算服务市场(2024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4上半年中国智算服务整体市场同比增长79
2025-04-03 14:24:50
记者们别慌!AI新闻崭露头角,但这些技能它还没学会
12月19日,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开幕。会场所在的锦江小礼堂内,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扑面而来。“这个学期,我在课堂上做了一组对照实验,一组学生将AI(人工智能)工具融入选题、大纲、脚
2025-04-03 14:04:40
人工智能与社区生活深度融合北京海淀上线“一刻钟AI生活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能满足怎样的生活需求?如今,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通过打造“一刻钟AI生活圈”,让居民足不出“圈”便能“一站式”享受多种便民服务
2025-04-03 13:44:31
昔日“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转战AI
退市后的图森未来,选择切入AI赛道。12月19日,图森未来宣布启用全新品牌CreateAI,并发布多项在生成式AI领域的进展。图森未来称,CreateAI获著名武侠IP《金庸群侠传》正版授权,将开发一款大型武侠开放世界RPG游
2025-04-03 13:24:31
「深圳特区报」深圳出台18条举措加大力度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吴亚男 )12月18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正式印发《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从丰富生态要素供给、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优化
2025-04-03 13:04:27
今日热榜
龚克:使用AI要保持自己的选择权,不能它说什么就是什么
2025-02-24 15:14:12为什么AI在广告投放上受追捧,创意上却饱受非议?
2025-02-19 13:57:58江苏8款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助力生成式AI产业发展
2025-02-19 16:18:37中国大模型助力AI技术更开放更高效
2025-03-17 10:28:27上海如何推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建设?
2025-03-18 15:49:07从产业布局看中美AI发展路径差异
2025-01-20 15:35:51聚焦智慧民航|人工智能:推动民航业发展的新一代“隐形引擎”
2025-01-23 13:52:32百家云CEO马义荣获「2024年度人工智能杰出人物」
2025-01-24 11:32:17积极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发展
2025-02-14 16:28:552024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举行
2025-02-18 17:54:28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