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报告》的指导下,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正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具体发展路径。作为技术驱动与应用导向型的创新举措,这些城市的行动计划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加速数字产业集群的形成。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座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今年《**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应该“+”什么、怎么“+”?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正积极探索发展路径。赋能千行百业从去年的AI语言模型ChatGPT到今年热门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面越来越广。我国加紧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与医疗、教育、文化、金融、消费、城市运行等领域融合渗透,生产生活的含“智”量不断提升。近日,《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正式印发实施。未来,北京将依托大模型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推动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既是技术驱动型的技术,也是应用导向型的技术。“人工智能+”,加的是“各行各业+各种应用场景”,把人工智能有效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此次《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一个核心导向就是“应用”。超大的市场规模、海量的应用场景,是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据统计,2023年,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0%,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近20%,形成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引领,元象科技、思谋科技、兔展智能和深信服等高成长性企业支撑,一大批初创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2023年,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值突破2500亿元。目前北京已备案上线大模型82款,占全国比重超四成。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杨永恒表示,目前,北京市已在人工智能产业形成全面优势,智源研究院、百度、智谱华章、生数科技等已迭代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施耐德电气(中国)软件研发中心负责人张磊认为,AI在产业的应用正从“+AI”转变到“AI+”,AI是驱动力,驱动现有技术和AI同步演进。如何通过AI打造独特的核心优势,产生实际的业务价值,成为企业的关注重点。AI只有在“场景”的加持下才能真正发挥出多重价值。业内人士认为,AI的应用场景越来越普遍,贯穿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运维管理等环节,是工厂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升级非常关键的部分。加快推动实践人工智能如何“+”?北京给出的答案是:从标杆应用、示范应用、商业应用3个维度谋划推动,构建大模型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景图。具体来说,到2025年底,通过实施5个对标全球领先水平的标杆型应用工程、组织10个引领全国的示范性应用项目、推广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商业化应用成果,力争形成3个至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林剑华表示,北京将选取资源要素丰富、基础相对成熟、发展潜力较大、带动效果显著的重点领域,如机器人、教育、医疗等细分行业,组织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性重大应用工程。这些工程将充分依托市场机制,形成算力、数据、模型、应用融合发展闭环,进而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以点带面赋能千行百业,探索“人工智能+”有效路径。随着国产大模型性能全面升级,先进的大模型能力也将逐渐转化为落地商业化场景的产品应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唐建国介绍,北京将从小切口、实场景入手,围绕行业热点和社会关切,充分发挥大模型技术革新对行业应用的赋能作用,培育一批大模型商业化应用。比如,支持大模型企业与设备厂商结对攻关,围绕电脑、手机、家电、汽车等新硬件终端,开展嵌入式大模型组件及智能系统研发应用。深圳也有自己的答案。近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等融合创新,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具体来说,深圳市将在智能产品、应用场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重点发力,争创“全栈创新先锋、智能产品先锋、数据跨境先锋、场景应用先锋、智能驾驶先锋”5个先锋。在全栈创新方面,深圳市将通过构建“一超多强总调度”智能算力体系、加快核心技术全栈创新、布局人工智能重大科研平台及建设国产人工智能生态源头创新中心,构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此前,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及11家市属企业代表共同发布“上海国资国企AI+行动倡议”。贺青表示,未来,上海国资国企将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切实发挥人工智能赋能行业的“头雁效应”、驱动潜在产业的“活化效应”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乘数效应”。夯实技术底座随着时间推移,智能化场景在行业的落地正呈现出更深入更广泛的趋势。但人工智能应用的推进,还需要底层技术的持续支持。今年5月,腾讯云发布了“大模型知识引擎”“大模型图像创作引擎”和“大模型视频创作引擎”三款PaaS工具,让企业拥有快速调用大模型的底层能力,构建适合自身场景的应用。腾讯集团副总裁蒋杰表示,腾讯将人工智能视为公司长期战略,公司坚持以自主技术创新为核心动力,结合场景推动AI的研究与落地。经过迭代升级,腾讯混元大模型参数量已达到万亿。腾讯将推动大模型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文化保护、科学发现等领域的应用,为全社会智能升级做好技术支持。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多家企业展示了在大模型领域的新进展。商汤科技发布了所见即所得模型“日日新5o”,通过整合跨模态信息,基于声音、文本、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带来一种全新的AI交互模式;阿里云CTO周靖人公布了近期通义大模型和阿里云百炼平台的最新进展:今年5月至6月,通义千问开源模型下载量增长2倍,突破2000万次,阿里云百炼服务客户数从9万增长至23万,涨幅超150%;金山办公则发布了WPS AI 2.0,并推出金山政务办公模型1.0。腾讯云副总裁、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表示,通过大模型底座、TI平台、知识引擎、图像创作引擎、视频创作引擎等产品的不断迭代与发展,正在让大模型实现落地,帮助企业提质增效。专家表示,大模型技术发展还远没有见底,需要不断迭代。当前,国内外人工智能发展都呈现这样的特点:一方面从算力、数据、算法三要素不断推进大模型攻关;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大模型行业应用,通过应用验证、反哺模型智能水平的提升。为打通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积极谋划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支持行业用户牵头,联合优势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处长韩健介绍,该平台旨在整合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资源和高质量数据,开放核心业务场景需求,提供联合研发环境,吸引汇聚优势创新团队,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及产业落地。平台将作为连接行业用户、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桥梁,提供技术研发、场景验证、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一体化服务。后续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面向全市常态化征集联合研发平台,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为平台共建单位提供科技计划项目、金融、人才、园区、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等支持政策。
总之,北京、上海、深圳在“人工智能+”行动中已展现出明显的前瞻性和实践性。这些城市通过政策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建设,正在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展,未来的人工智能将更加深刻地影响社会各个层面。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京沪深“人工智能+”行动探索路径与未来前景
京沪深城市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引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文章详细介绍了北京、上海、深圳在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方面的策略与成果,揭示了如何通过AI技术赋能各行业,推动数字产业集
2025-04-29 16:47:16
人工智能发展加速人类更需艺术智性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类不仅要面对机器在知识和技能上的超越,还需要加强艺术智性的培养。这篇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对艺术和人类感性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科技进步中重建艺术与人的关系。
2025-04-29 16:27:11
庄荣文: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与管理的全面战略
中央网信办主任庄荣文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新时代网信领域改革成效及未来计划,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管理。他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引导应用落地,并防范技术滥用,构建良好网络生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2025-04-29 16:07:09
AI应用用户流量爆发3大APP突破千万大关
AI助推效应逐渐显现,QuestMobile最新报告显示,支小宝、豆包、文心一言三款AI类应用用户流量均突破千万。支小宝作为支付宝内嵌的AI金融助理,豆包与文心一言则为独立大语言模型应用。报告分析了当前AI应用的三大
2025-04-29 15:47:02
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底线:新政策与未来挑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管理机制。当前我国已上线190多个生成式AI大模型,注册用户超过6亿,但面临技术、安全、伦理等多方面挑战。未来需加强法规
2025-04-29 15:26:58
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建设策略与挑战分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蔓延性、级联性、衍生性和滞后性风险,本文探讨了应对策略和治理方法,包括利用多模态数据提升风险识别、制定个性化治理方案、平衡技术
2025-04-29 15:06:57
今日热榜
AI应用不断深化板块景气度持续提升
2025-04-10 10:05:06首部《中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
2024-12-20 13:34:15当科幻邂逅人工智能——读少儿科幻小说《机器女孩》
2025-01-08 15:15:50你会给AI署名吗?
2025-01-15 09:28:08AI搜索第一股再获支持,IDC报告显示360AI搜索多项指标引领行业
2025-01-21 16:20:25业界竞逐AI规模应用契机
2025-01-22 13:40:25早安!世界丨俄罗斯洲际导弹试射疑失败;日本推出人工智能相亲系统
2025-02-20 13:48:57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人工智能国际标准研讨会
2025-02-21 13:52:06腾讯杰出科学家刘威:生成式AI在数字世界中可以预测未来
2025-02-24 12:53:36南京上古取得基于人工智能的AI数字人平台交互系统及方法专利,提升AI数字人的交互能力
2025-02-24 17:14:36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