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语专业的学习而言,人工智能确实已经有较普遍的运用。比如,低年级学生在初学阶段,如果要了解单词的意思,过去只能查词典。现在,有了人工智能工具的辅助,就可以快捷地了解相应单词的意思。高年级的学生写论文时,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更加明显和普遍。
但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对于外语学科、外语教学的冲击是有限的,不会对文学、语言学这些学科造成根本的冲击。它的强大,体现在基于既有知识的推断能力,而不是创造知识的能力。如果一篇论文通篇都由人工智能生成,不光是语言,甚至连观点都是机器提供的,教师一眼就能看出来。
尽管学生或多或少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学习,但他们使用工具的程度和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我认为,恰当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前提在于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如果在写作阶段有改善表达的需求,可以在机器的帮助下进行修改。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并不反对学生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在工业革命时期,机器提升了纺织业的生产效率,你能禁止它的使用吗?实际上,以往没有人工智能的时候,一篇外文论文如果有投稿和发表的需求,一些作者也会寻找专业机构进行润色和修改。现在机器在这方面的能力不比人工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机器可以替代人的思考,更没有改变机器的工具性本质。在传统教学情境中,不管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都只是人跟人的对话。而人工智能开辟了一种新的对话模式——人机对话。这是学生应当掌握的素养,也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作为工具的使用者,不可被替代的一种能力。
上课时,我会抽出一小部分时间,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修改文章。比如,通过比较不同的大语言模型,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使用的一个。我也会主动去分享一些prompt(提示词),让学生自己对比修改前和修改后的差别。如果对机器的修改结果存在疑问,他们可以过来问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修改论文更有效率、更加精准。
当然,我会要求学生同时提供初稿和人工智能修改以后的版本,了解他原本的水平是什么样子的,使用人工智能的比重有多少,从而确保论文写作的自主性。
在口语对话学习时,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把语音转录为文本,还能帮助学生快速锁定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上,我还会借助人工智能快速地把同主题的不同表达放在一起展示,并进行对比和评价。以往,教师如果要实施这种比较教学,只能一句一句写在黑板上或者打到PPT里,难以实时转化、整理和展示学生的口语表达。
从科研角度看,以前我们进行语言学研究,语料库中的相关变量只能通过人工标注实现。一篇理想的论文,至少需要两三千条语料支撑,人工标注非常繁琐,而且难免会出错。如今,只要下达合适的指令,机器很快就能把语料中的常规变量标注出来,多项研究显示与人工标注的一致性较高,科研效率因此大幅提高。
人工智能是一个学科综合体——它没有学科分割意识。高水平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大大降低从事跨学科研究的难度。比如,不管是人文社科研究领域,还是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都时常要用到计算机的统计模型。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研究者必须掌握编程能力。现在,只要给人工智能下达足够细致的Prompt,与机器进行有效对话,它就能帮助研究者生成代码。
从更广阔的外语应用领域看,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确实构成了一定冲击。即便如此,翻译也没有被完全取代。通过人工智能进行翻译,最后还是需要人工进行把关。这种把关不光是语言表达的把关,更是伦理的把关,以确保翻译的内容符合社会伦理和主流价值。
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我们的专业,只会影响专业学习中不同模块的比重。在传统教学情境中,可能什么都要学,现在则是有侧重地学。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也推动不同教学模块之间实现动态平衡。
我认为,学生缺乏的不是知识性的教学,而是方法论的教学。过去,高校可能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才会引入更多方法论的教学,但是,现在随着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方法论教学就有必要提前到本科阶段了——让学生掌握方法,了解哪些方面是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哪些方面是不能替代的,必须精耕细作地去学习的,在此基础上调节自己学习的方向。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AI来了,外语专业消失了?
对于外语专业的学习而言,人工智能确实已经有较普遍的运用。比如,低年级学生在初学阶段,如果要了解单词的意思,过去只能查词典。现在,有了人工智能工具的辅助,就可以快捷地了解相应单词的意思。高年级的学生
2025-01-20 15:55:57
从产业布局看中美AI发展路径差异
人工智能(AI)作为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受到包括中美等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但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在发展AI产业方面呈现出各有侧重的趋势。相应地,各国不同的发展策略与路径,也为各
2025-01-20 15:35:51
这群年轻人用“AI”种菜
2024年,上海,秦楚汉所在公司的种植模块长出的草莓。受访者供图在与上海市区隔江对望的崇明岛上,6只集装箱静静地伫立着,它们肚里的乾坤是一场大赛,比的是种菜。其中一只集装箱外壳印着“让人类不再靠天吃饭”,
2025-01-20 15:15:46
实探第七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展区首秀首展频现“AI+医疗”产品吸睛
GE医疗分子影像设备 本报记者 李梦扬 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在医疗器械领域,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集体亮相,聚焦生命健康创新智能产品及数字化精准解决方案,
2025-01-20 14:55:38
更好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专家观点)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何新趋势,怎样更好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主题会议上,与会院士专家
2025-01-20 14:35:31
任正非谈人工智能:世界走向人工智能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1日电 10月31日,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ICPC”)官网公开了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近期与ICPC主席、教练及获奖选手的座谈会纪要。座谈时
2025-01-20 14:15:28
今日热榜
马来西亚设立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
2024-12-19 16:44:28通用人工智能,是个啥智能?
2025-01-06 17:44:07谷歌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2024-12-19 16:43:53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等9大前沿领域,2024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颁奖大会在静安举行
2024-12-19 17:08:14花6.5万元购“AI数字人”直播带货被禁播?买家能解约吗?法院
2024-12-19 21:30:55通用人工智能国赛为何连续两年落地安徽?
2024-12-19 23:31:31新华网评:AI技术不应用来造谣生事
2024-12-20 06:52:57首部《中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
2024-12-20 13:34:15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生效在即
2024-12-20 14:14:252024数智科技大会成功举办共话AI产业落地,探索数智时代变革
2024-12-20 14:34:30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