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总书记指出,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肌无力”。为此,应顺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发展趋势,加快科研范式的转型步伐,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各种AI小工具开始涌现,一部分哲学社科工作者在文献综述、文字编辑、可视化分析、参考书目编码、数据分析等环节尝试运用智能化辅助手段。国内相关数据供应商也开始加快科研领域的垂直大模型布局。万方数据利用标准的科技文献数据进行大模型训练,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发的星火大模型进入内测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全媒体资源中心于2024年4月8日上线试运行。2024年9月21日,同方知网与华为合作的“中华知识大模型5.0”在沪正式发布。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智能化应用议题再度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关于科研范式转型的诸多思考。
在Sora、ChatGPT等掀起的智能化热潮中,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单位利用大模型逻辑推理、工具应用、规划决策、遵循指令等提供智能体服务。2023年4月,美国图书馆协会的调查显示,很多学术型、研究型图书馆和科研院所正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科研应用潜能,人机对话、自动编目和个性化服务最受欢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成立了机器学习小组项目,目前通过技术可行性和伦理评估的AI应用项目包括自动图像标注、自动提取数字化书籍、聊天机器人、自动编目、简报自动生成。斯坦福大学使用GPT-4来评估审阅研究人员发表的文章等。
智能化技术赋能科研,显著提高了实验及实证研究的效率,缩短了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其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会改变现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式。如同工业化时代来临后,以重体力输出为主的产业工作方式瞬间发生剧变一样,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重复化、规律化的部分科研工作带来诸多冲击。传统哲学社会科学中高度依赖文献检索分析、实证调查、案例辩证归纳等方法的现状正在改变。面对多源且动态变化的庞大数据信息,研究的精准性和全局性很难保证。智能化技术不仅能快速处理大量复杂信息,并且能从多视角全面分析数据,发掘其内在联系,帮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精准判断、量化描述、合理预测。
二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会拓展现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就是一项全新的研究学科,科研伦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算法偏见、AI对齐、智能化抄袭等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兴议题。同时,智能化技术与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碰撞也催生出了许多新生事物,如虚拟社区、机器伴侣、智能治理等问题的研究均与哲学社会科学息息相关。这不仅拓展了科研工作者的视阈和思维广度,而且要求学术共同体高度重视智能化应用产生的科研伦理与社会责任等。
三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会转变现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望突破地区、语言等障碍,获得当下最真实的研究进度和数据信息,避免因信息偏差而导致的重复研究、浅显研究、错误研究等,更加注重实证与学理的深度结合,强调数据驱动的研究设计,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模式。
当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2024年9月开展的一项面向全国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总体态势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智能化应用相对滞后于自然科学;二是主要数据供应商基于商业利益考量等显露出业务交叉、功能雷同的竞争态势;三是过早、过度商业化,用户使用成本及试错成本较大;四是数据主体与技术主体分离,个别企业存在套模、技术抄袭甚至概念炒作等现象;五是片面关注便捷性,忽视了科研伦理方面的风险与责任,对智能化技术渗透在该领域面临的瓶颈及风险认识不够,更无预案。
今后,要在坚持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厘清智能化辅助工具与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之间的边界,加速智能化应用法律法规的完善,推进政策规范和数据协同,及早应对数据流动、算法偏见、智能化抄袭、隐私保护等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尤其是,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机构、主要供应商和广大的社科工作者要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探索、理论研究、规则制定等,共同引导智能化技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合理应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基于智能化技术手段的高质量发展。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人工智能时代,哲学社会科学需加快研究范式转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肌
2025-02-08 10:43:08
人工智能两夺桂冠,诺奖进入AI时代?无人驾驶出租登场,特斯拉蒸发近700亿美元,Uber“躺赢”;外资撤离印度股市|一周国际财经
◎今年的诺贝尔奖,AI成了大赢家。当地时间10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机器学习领域的奠基性发现和发明。次日,诺贝尔化学奖又花落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其中一半奖项颁给了谷歌旗下DeepMind的两名
2025-02-08 10:22:59
致远互联AI原生应用iForm™智能表单入驻文心智能体
证券时报e公司讯,近日,致远互联的AI原生应用——iForm™智能表单,成功入驻百度文心智能体。iForm™是国内首款大模型全面重构的AI智能表单产品,提供面向企事业单位的轻协作工具以及行业应用,支持AI表单生成、采集
2025-02-08 10:02:51
华东理工大学举办“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论坛”
目前,“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举行。多位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负责人和资深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蒋
2025-02-07 17:56:02
人工智能对学术出版是挑战还是机遇?行业专家来蓉“论道”
新书齐发,大咖云集!这两天,2024天府书展好热闹!出版行业的盛会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研讨会的身影。10月12日,中国出版协会第二届学术出版年会(2024)在成都举行。开幕式上,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朱国鑫宣读了学
2025-02-07 17:35:55
利用AI,研究人员可以对单个神经元的行为进行预测
9月11日,自然杂志公布了一项新进展,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利用神经元连接图和人工智能方法,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做到他们从未想过的事情:无需对活体大脑进行任何测量即可预测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几十年来,神经科学
2025-02-07 17:15:48
今日热榜
水滴打造AI大模型保险质检解决方案
2025-01-17 10:43:34马来西亚设立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
2024-12-19 16:44:28中美AI竞赛开启:既决高下,也决生死
2024-12-31 12:33:04通用人工智能,是个啥智能?
2025-01-06 17:44:07鸟儿报到,AI知晓
2025-01-13 14:42:17首届中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开幕
2025-01-16 15:45:46聚焦企业出海、人工智能等热点,安永携首发新品亮相进博
2025-01-23 16:53:27路演开启!一起见证人工智能最新成果→
2025-01-24 12:32:30谷歌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2024-12-19 16:43:53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等9大前沿领域,2024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颁奖大会在静安举行
2024-12-19 17:08:14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