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态度
技术与就业是一个古老话题。很长时间内,省力新技术往往被排斥、抵制、封禁。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人们常常引用的有三个:公元一世纪,罗马皇帝韦巴芗拒绝采用新机器运输神庙石柱,因为这会抢了工人的饭碗;1589年,伊丽莎白一世以织袜机摧毁工作岗位为由,拒绝向发明家威廉·李授予专利许可;1811年,工业革命中的英国掀起了以捣毁机器为主要内容的卢德运动。
每次出现新的技术浪潮,总会引发人们对技术和就业的激烈争论。罗珊·凯许的歌名“This has happened before”和卡门·莱因哈特的书名“This time is different”,可以很好地说明人们的两种基本态度。一部分人认为“这在以前发生过”,是老问题的重复出现,没必要大惊小怪;另一部分人则大呼“这次不一样”,要变天了,经济学理论要重写。此次生成式人工智能兴起,大体也是以上两种基本态度。
技术和就业是一个“下限很低,上限很高”的话题。普通民众可以讨论原属专家的领域,能讲出道理,有自己的价值主张;专家们则极易受到民众的质疑和挑战,不管多么权威,不管研究多么扎实。
双重效应,两难选择
简单地讲,技术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它可以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拓宽人类生存边界;也会替代部分工作,带来所谓的“机器换人”和“技术性失业”。即创造效应和替代效应。
对两种效应的强弱程度和作用节奏,专家们难以量化,甚至常出现不同测算结果之间相冲突相矛盾的情况。人们在直观上能够感受到那些有替代风险的工作,却难以识别尚未出现的新岗位。而且,因技术失去旧岗位和获得新岗位的,不是同一拨人,也不是同步发生。因此,面对汹涌而来的技术浪潮,许多人感到焦虑和不安,政策制定者常处于两难的境地。
技术对就业影响的量化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尽管近年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均有极大提高,但人们仍然难以准确量化,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第一,就业率受经济周期、技术变革、产业经济、人口结构、就业政策、全球化、突发事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很难把单一因素从中切割出来进行讨论。
第二,量化结果难以被证实或证伪。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行动进行有效应对解决,那么报告中预测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人们也会实时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就业偏好,技术影响就业的外部条件是实时变化的,无法证明预测结果靠谱与否。
第三,人们难以预测新技术的未来发展,技术对就业影响的讨论就显得比较缺乏科学性。新技术会改变我们的世界,但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好,产业界和学术界也常陷入预测的陷阱。例如:IBM托马斯·沃森(1943)指出:“全球市场可能只需要五台计算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德曼作出预测(1998):“到2005年左右,很明显,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也就会和传真机差不多。”“十年后,信息经济这个词听起来会很愚蠢。”某知名企业家在*****节目中放出豪言(2012):“十年后,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50%的份额。”
技术的采纳普及是一个长期过程
为更好认识技术与就业,有必要了解技术采纳和普及的特点——萌芽的新技术不会全部同时出场,更不会一夜之间为人们所采用,不会一下子取代人的工作。
蒸汽机在1830年之前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很小,直到瓦特改良蒸汽机100年后,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才达到顶峰(Nicholas Crafts,2018)。电动机亦是如此,美国花费了50年时间才把由电动机提供的机械动力提高到一半,又花费了10年时间提高到75%(devine,1983)。农业机械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用了30年时间,农场拖拉机数量才超过马匹和骡子;用了40年时间,拥有拖拉机的农场比例由3.6%提高到80%(来源:卡尔·弗雷,《技术陷阱》,2021)。如下图所示。
图1910-1960年美国农场拖拉机对马匹和骡子的取代
来源: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Series K184,K570,K572.
汹涌澎湃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它们的普及速度也没想象中快。我国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用了超过12年互联网普及率才达到10%,用了超过21年达到50%(来源:CNNIC)。人工智能历时六十余年,经过多轮周期,但从市场应用角度看还处于非常早期阶段,美国企业的AI采用率仅有5.4%(来源:人口普查局,2024)。
技术的采纳和普及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主要受技术完备度和经济性影响。
第一,技术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跌跌撞撞的过程,需要时间不断完善。纽科门蒸汽机经过60多年的改良直到瓦特极大改进热效率后,才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已十余年,仍处于“限时限地限速”的试运营阶段。人们需要较长时间来推动与新技术相适应的次级创新,才能对生产力和就业产生实质影响。
第二,新技术只有体现出经济上的优势后,才能得到推广。新技术在早期往往价格高昂,需要资本投入量累计到一定程度,价格降低到与传统技术相比较的平衡点,企业主才会主动采纳。价格的降低需要较长时间。
在美国,经济衰退是造成失业的首要原因
人们对技术和就业的讨论是如此之盛,以至于忽视了那个基本常识——引起失业的直接原因和首要原因是经济衰退,而不是其它。
失业率和经济衰退紧密相关,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美国失业率最高达到24.9%,出现在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1933年大萧条。自1948年劳工统计局(BLS)开始发布月度就业数据以来,美**有12次失业率高峰和12次经济危机,两者一一对应。失业率是经济活动的滞后指标,失业率高峰往往发生在经济危机结束后的几个月。如下图所示。
图:1948年以来美国12个失业率高峰及对应的经济危机
谈及技术与就业,言必称卢德。人们总是认为卢德运动是工人对机器的抗争,却忽视了另一个时代背景——十余年的拿破仑战争使英国经济变得十分恶劣,这对就业的影响十分巨大。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失业率随经济周期波动,而非技术浪潮。是经济萧条让人们失去工作,技术突破和创新反而是走出衰退的重要动力。
结语
技术对就业的影响机制是复杂的,各国情况亦有较大差别。没必要过于担忧,也不能掉以轻心。正如劳伦斯·萨默斯所言:“没有什么是确定无疑的。但前进比后退要好,我们应该欢迎技术进步,而非拒绝它。”我们要做最积极的准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改革,使人们掌握适应未来人工智能变革的知识和技能;社会福利体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根本性的托底制度,我们要大力完善。相信技术会使生活更加美好。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AI新技术会抢走人们的饭碗吗?
两种态度技术与就业是一个古老话题。很长时间内,省力新技术往往被排斥、抵制、封禁。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人们常常引用的有三个:公元一世纪,罗马皇帝韦巴芗拒绝采用新机器运输神庙石柱,因为这会抢了工人的
2025-02-10 10:34:37
人工智能在市场监管场景中应用与实践研讨会在西安成功召开
为加强西部地区市场监管理论研究交流与合作,助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10月9日,由陕西省市场监管学会举办的人工智能在市场监管场景中应用与实践研讨会在西安成功召开。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副
2025-02-10 10:14:30
深化部市合作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座谈会召开,尹力、金壮龙、殷勇讲话
据北京日报消息,10月10日下午,深化部市合作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座谈会召开,市委书记尹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讲话。尹力感谢工信部长期以来对北京工作的关心支
2025-02-10 09:49:30
Cell:利用人工智能揭开隐藏的RNA病毒世界,一次性发现16万种新病毒
病毒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全球病毒种类繁多且高度分化,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宏转录组学的迅猛发展,为全球RNA病毒多样性的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NA病毒
2025-02-10 09:29:29
科学家借助AI技术发现病毒“暗物质”
科技日报广州10月10日电 (记者龙跃梅 通讯员朱嘉豪 李建平)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
2025-02-08 18:04:39
温网取消147年司线裁判,明年起采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正惠及四大满贯赛事中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人类司线裁判将退出历史舞台。据新华社报道,全英俱乐部10月9日宣布,温网将从2025年起使用电子系统,取代已为温网赛事服务了147年的约300名司线裁
2025-02-08 17:44:37
今日热榜
水滴打造AI大模型保险质检解决方案
2025-01-17 10:43:34马来西亚设立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
2024-12-19 16:44:28中美AI竞赛开启:既决高下,也决生死
2024-12-31 12:33:04通用人工智能,是个啥智能?
2025-01-06 17:44:07鸟儿报到,AI知晓
2025-01-13 14:42:17首届中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开幕
2025-01-16 15:45:46聚焦企业出海、人工智能等热点,安永携首发新品亮相进博
2025-01-23 16:53:27路演开启!一起见证人工智能最新成果→
2025-01-24 12:32:30谷歌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2024-12-19 16:43:53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等9大前沿领域,2024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颁奖大会在静安举行
2024-12-19 17:08:14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