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证券报记者的专访中,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深入探讨了公司如何应对行业挑战,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打破成长天花板。万华化学不仅在电池材料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还通过国企改革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
“面对行业‘内卷’,万华绝不‘躺平’!”“国企改革为了什么?就是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我们从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深度融合中尝到了甜头。”作为全球化工行业巨头、国企改革典范、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深度融合践行者,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金句”频出,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自己对业务发展、公司治理、产业前景的深刻思考。廖增太表示,公司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第一核心竞争力来培育,将重点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电池材料业务,突破成长天花板,从行业“内卷”中突围;公司将持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充分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促进AI与化工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任明杰 张鹏飞 李嫒嫒持续创新打开成长天花板中国证券报: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石化行业效益下滑,面对如此“内卷”的市场环境,万华化学如何突围?廖增太:2021年是全球化工行业30年来盈利最好的一年。兜里有钱后,大家争先恐后扩产能,然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内卷”倒逼企业练好内功,提升竞争力,否则会被淘汰。面对“内卷”,万华绝不“躺平”。2024年,公司以“数智化年”为管理主题,生产方式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持续的业务变革和数智化建设,利用数据和AI赋能业务,进一步提升内部运营和外部协同效率,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证券报:电池材料业务被公司定义为“第二增长曲线”,为什么把这个业务板块作为培育重点?廖增太:我们从聚氨酯到石化产业链,再到精细化学品,沿着产业链思维一步一步走过来,最近三年明显感受到了成长的天花板。于是,我们思考接下来应该如何发展?哪个产业可作为第二赛道?再造一个万华该靠什么?最后,我们选择电池材料业务进行重点培育。这个赛道天花板非常高,发展前景广阔。中国证券报:业务培育的重点是电池材料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重点是什么?廖增太:万华一直把技术创新作为第一核心竞争力。在创新理念上,我们宽容失败,重奖成功。员工敢于创新,敢于在前沿技术领域进行探索。同时,我们和很多高校联合开展创新,不“闭门造车”。在创新激励机制上,我们规定如果一个新产品开发成功,盈利之日起连续5年按照净利润的15%提成给研发人员;如果一年内为公司节省1000万元成本,或者增加1000万元利润,公司会给20%-30%的提成。这些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五次改革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中国证券报:作为国企改革典范,万华化学1998年以来已历经五次改革。历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廖增太:历次改革都是为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核心是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治理体系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利润的分配。经过五次改革,员工在股权构架中占了一席之地,员工利益和企业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二是管理层的授权。烟台市委、市**非常重视万华的发展,对万华管理层的授权科学合理。总体而言,我们的董事会健全,管理层授权合理,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建设做得很好。中国证券报:现代企业治理能力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廖增太:国企改革的本质是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比如,我们2016年底启动第五次改革,重点是改革管理层级,管理层级从4-6个变成2-4个,部门减少了三分之二。改革是为了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这些问题。通过改革,我们的机关人员只占到全体员工的6%,很多国外同行都做不到。同时,我们改革了流程制度。目前,万华90%的流程1-3个环节一天就结束了,非常高效。中国证券报:万华化学的决策遵循三个规律:人性规律,市场规律,科学规律。这里的“人性规律”该如何理解?廖增太:“人性规律”就是激发人性光辉的一面,通过风清气正的文化激发员工人性光辉的一面。同时,用制度约束人性的弱点,并完善激励机制。万华的使命是“化学,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愿景是“创建受社会尊敬、让员工自豪的国际一流公司”。AI赋能打造化工行业新质生产力中国证券报:作为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将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这一点在万华化学有何体现?廖增太:这两年有两个人工智能赋能的经典案例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一是化学反应方案的筛选。我们有几十种物料,做正交实验大概有一两千种方案,时间漫长。有了人工智能,通过不断训练、不断迭代,最后输出几个可行方案,效果很好,大幅缩短了实验时间。二是催化实验。因为可能性非常多,依靠人工开展相关工作时间漫长。目前,中国的催化剂水平相比国外差距很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加快追赶速度。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14000多种方案中筛选出156种,再通过迭代优化筛选出4种方案,将其推荐的分子合成进行实验,效果非常好。中国证券报: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深度融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廖增太:人工智能涉及人才、算法、算力、数据等要素。目前,我们各类基础数据不足、专业文献及实验过程数据量庞大、数据收集整理和标注工作量巨大,行业数据标准缺乏,同时涉及商业机密和数据安全等问题,难以形成行业通用数据集。今年**期间,我建议**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高校、化工行业协会、数据标准组织,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化工行业数据标准,组织收集化工行业通用基础数据,并进行专业数据标注,形成*化工行业通用数据集,为行业基础大模型训练及智能化建设提供数据基础。中国证券报:人工智能革命大潮涌起,如何看待其带来的影响?廖增太:我的体会有三点:第一,人工智能会大大提高科研和管理效率;第二,未来企业的竞争,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工智能利用能力的高低;第三,人工智能有自己的思想,可以产生颠覆性的技术,如果用好了,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将极大促进重点行业智能升级,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
万华化学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不仅突破了化工行业的成长天花板,还在国企改革中树立了标杆。未来,公司将继续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加快智能化进程,推动行业升级。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人工智能驱动化工创新:万华化学如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在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中详解公司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提升竞争力,打造电池材料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并深化国企改革以增强现代企业治理能力。
2025-04-30 13:32:15
全国美展油画展:AI时代下的艺术创新与传统
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行,展览汇聚了来自全国的油画杰作。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油画的悠久历史,还探讨了在AI时代背景下油画艺术的创新与挑战。画展涵盖了从经典写实到现
2025-04-30 13:12:10
中央网信办主任解读生成式AI发展与管理最新政策
中央网信办主任庄荣文解读了关于生成式AI发展的最新政策,详细讲述了新时代网信领域改革成效及生成式AI的发展与管理。文章还探讨了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及网络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
2025-04-30 12:52:04
美欧加快人工智能监管合作,全球规则制定新动向
2024年8月,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生效,标志着全球首部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规出台。美欧加速合作,推动国际规则制定,加强人工智能监管。美国和欧盟在政策协调和全球治理中扮演关键角色,但面临监管碎片化的挑战
2025-04-30 12:32:03
大湾区企业期盼大模型赋能,深圳论坛探讨工业智造发展
8月11日下午,大湾区学者与专家在深圳讨论大模型技术如何赋能工业制造。论坛探讨了大模型的应用价值、发展方向及其对工业智能化的影响,吸引了48家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参与,推动工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2025-04-30 12:11:54
大模型赋能网络安全:推动数字经济与安全新变革
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透露,我国已上线180多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注册用户超5 64亿。专家表示,大模型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并为数字安全行业注入强劲动力。文章探讨了大模型如何重塑安全体系,促进
2025-04-30 11:51:49
今日热榜
AI应用不断深化板块景气度持续提升
2025-04-10 10:05:06《爱、死亡与机器人》司马华鹏用AI重新定义生命的边界
2024-12-30 17:18:22语文学习新解法:海豚AI学用科技因材施教
2025-01-06 17:23:58阿里海外,要靠AI打响效率之战
2025-01-15 15:09:37《广东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发布
2025-01-16 12:45:10镜像映射、实时互动!海淀融媒向全国同行分享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
2025-01-22 12:40:17字节、快手、Vidu“打野”升级,AI视频小步快跑
2025-01-22 14:00:27早安!世界丨俄罗斯洲际导弹试射疑失败;日本推出人工智能相亲系统
2025-02-20 13:48:57科技赋能心理健康:孙金辉与大模型助力学生身心发展
2025-02-28 16:54:29AI治理与伦理:迎接人工智能的奥本海默时刻
2025-02-28 17:14:31热门推荐